找到相关内容187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神授天书”与“不立文字

    为了挣脱语言的牢笼,直接地把握意义与价值,佛教执著地要求人们,不要过分相信典籍上的文字,而要以“心”来领悟佛陀的奥旨。在这一方面,最为激烈的表述即后来禅宗的所谓“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差不多是在同一...特别是所谓秘传的符文,由于它的形状诡谲神秘,在道教信仰者的心目中更是有着极大的神力,所谓“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就是这个意思。  佛教的“不立文字”并不是不要文字,而是不确立...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640746.html
  • 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创造。  据《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知其意旨。于是释迦佛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正法眼藏”这种“微妙法门”,就是指的禅宗教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指禅宗教理不依靠文字流传,是在传统佛教经典之外传承的教义。禅宗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23557434.html
  • 语默之间:‘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

    【内容提要】 禅宗的语默之间实际上蕴含着一个极富潜力的研究课题——禅宗语言哲学。本文拟对此形式悖谬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参照加以哲学诠解,指出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形式上相反而实质上相通,在禅佛教的参究中...--------  禅与言及由此衍生出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的悖谬,包蕴着禅宗一个极富潜力的新的研究领域——禅宗语言哲学。本文拟对此形式悖谬的来由、内涵进行疏理,并参照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从思与诗、语与默...

    刘泽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739237.html
  • “见山只是山”--不立文字与禅形上美学的终极关怀

    “见山只是山”--不立文字与禅形上美学的终极关怀  曾议汉  文化大学博士生  华梵大学 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 ( 2002.07 ) 页427-440  华梵大学哲学系, [...多元发展的起始点,但对于文化交流与沟通,却造成后天人为的阻碍,而禅的主张“不立文字”,解消人为表达方式,解构人造的世界,以达到回归天地境界,正好可以补足这一点,可以做全人类文明创造共同的根源,而一切...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551881.html
  • “见山只是山”——不立文字与禅形上美学的终极关怀

    一涉及文明表达的方式,就已形成文明发展的的方向与性格,这是文化多元发展的起始点,但对于文化交流与沟通,却造成后天人为的阻碍,而禅的主张“不立文字”,解消人为表达方式,解构人造的世界,以达到回归天地境界,正好可以补足这一点,可以做全人类文明创造共同的根源,而一切文化艺术宗教文学亦从这里发源。因此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禅宗的“不立文字”,不单纯只是语言文字的问题,实具有美学的象征意义。  这里沿用...

    曾议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5840392.html
  • 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

    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唐代僧诗中的文字观  萧丽华 吴静宜  内容提要 禅重视的是能所俱泯的体验,打破日常性的二元对立;而语言文字是  二元世界下的产物,历代佛经中的文字观有小乘禅的离文字相,也有大乘不二法,文  字与道合一的观点。禅宗初期藉教悟宗,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仍可依傍经教,达摩之  后,教禅分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门宗风已然有不同的面貌,然而到宋代何以  产生文字禅?唐代...

    萧丽华 吴静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5864081.html
  • 如本法师答:“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何解释?

      如本法师答:所谓直指人心,即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所谓见性成佛,即无须分析思虑,而透澈觉知自身具有之佛性(梵语buddha—dhatu),即达佛之境界。此语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皆为禅宗表澈悟境界之用语也。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500812631.html
  • 赵朴初答:禅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据?

      赵朴初答:相传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般若》,这样,《楞伽》、《般若》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不能说禅宗没有经典依据。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291910849.html
  • 禅与言:一个禅语言学的问题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是禅宗处理禅与言的历史过程中所突现出的一对逻辑悖谬,是禅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分支--禅语言学探讨的对象。  1.禅与言:历史过程   禅与言的关系在中国禅宗史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就是,从藉教悟宗到教外别传,从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从文字禅到看话禅与默照禅。   (1)从“藉教悟宗”到“教外别传”   在禅宗形成的前期,即通常所称的禅宗前史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2252666.html
  • 禅的定义

    证到”,则“因”同时便被解决了,所以叫做顿悟禅。顿悟禅的定义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要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文字是一种假名,须经过思想然后才能表达出来,所以只能算是一种间接的东西,“...方法便应着实际的要求而产生,而且大大的发展开来了。但“不立文字”,并不是绝对鄙弃文字之意,文字智识之价值,仍为禅宗祖师们所重视,菩提达摩即以《楞伽经》印证后学。     相传“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3364821.html